【媽媽辛酸】事事擔心易焦慮 醫生媽媽靠1招有效抒發感受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12/21 19:40

分享:

分享:

醫生媽媽有焦慮性格,分享靠1招有效抒發感受。

我有比較嚴重的焦慮性格,凡事想得太多,習慣地幻想出所有最差的結果,腦裏不由自主地一個又一個小劇場。

例如,每次換家傭,我會在幾個月前就開始擔心:新傭人臨時不來怎辦?能力不足、態度不好怎辦?借錢的怎辦?孩子不喜歡怎辦?然後,我會想像每個突發情況,計劃相應安排:假設連續一周沒有傭人,工作如何請假?取消哪些課外活動?家務如何分配?怎樣接送孩子?又假設,一個月、兩個月內沒有傭人,該怎辦……

其他事情,大至孩子傷風感冒、工時長,小至編輯追稿、上台演講、別人一句話、購物清單很長,也足以令我神經衰弱。一個人在焦慮狀態下,很易作出錯誤決定,令情況更糟糕;而且長期焦慮會虛耗能量,損害健康。對內向者而言,向朋友傾訴煩惱是沒用的;愈多人知道就壓力愈大。運動、酒精、藥物,亦非根治之法。

最新影片︰

我跟大家分享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:當感到焦慮時,花十五分鐘,在紙上寫下此刻內心所有的擔憂,不論大事小事都要寫出來。例如:「今晚的複雜手術要做急凍切片,睡眠不足的我可應付嗎?」、「快到期驗車了,幾天沒有汽車怎麼辦?」、「忘記登入密碼,煩死了!」、「身體感覺不妥,是年紀大還是有嚴重疾病?」

秘訣是一定要用紙筆寫出來;在電腦或手機上打字、錄音、錄影是沒有用的。「書寫」是感受和抒發的絕佳途徑;如果擅長繪畫也可以加上插圖。寫出來,感覺好像面對了困難,不讓它們在潛意識中消耗着情緒和精力;然後,我便能把精神集中在可做的事情上。

過了一個月、一周,甚至一天,當我再看這張紙時,幾乎每次都發現自己之前的擔憂十分多餘—絕大部分時候是想得太多,其他則是時間會解決一切。剩下來真正的難關,在寫的剎那可能晴天霹靂;但是隔了幾天再看,卻完全沒有當初那般世界末日。如此試得幾次,漸漸捉摸到自己情緒起伏的規律。當憂慮化為文字時,會變得清晰明確,比較容易以理性對待。下次再焦慮時,就懂得告訴自己:「等一等,別太早下悲觀的結論」、「說不定過幾天會自動解決」、「別衝動行事,要靜觀其變」。

原文刊於《經濟日報》收費專欄,原題為「我的焦慮性格」。

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︰https://bit.ly/3ClEy1R

【名師試題教室】睇片連工作紙  中英數必學單元︰https://bit.ly/3sEeM3Q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bit.ly/34FTtW9
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︰https://bit.ly/3a6HT6T

撰文 : 許嫣 醫生媽媽